7/18/2008

英研發神奇頭盔 照紅外線光改善失智症病情

媒體報導,現年五十七歲的商人芬奈爾罹患極具侵略性的失智症,兩個月前,他的身體狀況快速衰退,無法聽電話、點菜,也無法連續說出幾個字。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走頭無路之下,芬奈爾的家人同意試試一種革命性新療法,戴上由一名英國醫師設計、外型怪異的實驗頭盔,每天以紅外線光對頭部照射兩次。

令他們驚訝的是,芬奈爾才接受三週治療,病況出現驚人好轉。

報導引述芬奈爾的妻子,五十五歲的維琪說:「我老公正在凋零,而現在就好像他回來了,再次展現他的個性。我們都非常興奮。」

頭盔的功效雖然還未經過臨床試驗證實,但這家人說,照射十分鐘就能出現驚人效果。芬奈爾現在可以與人交談,並且獨自一人上街購物。

這種療法是由杜拉姆郡醫師道格所發明,道格醫師相信這項裝置最終可以幫助成千上萬名失智症患者。

來自杜拉姆郡伊辛頓市的道格醫師,同時也是醫療研究公司Virulite的主管,他說:「這可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道格與巽德蘭大學一同研發這項頭盔,其中裝有七百個LED燈,其紅外線可穿透頭顱,據信這些光線擁有正確波長,可刺激大腦細胞成長,使記憶力與大腦功能退化的情況減緩,扭轉失智症症狀。

芬奈爾原先在俄亥俄州辛辛納提市開設家庭工程公司,神經科醫師告訴他,他的失智症症狀惡化已無可挽回,他於是前往英國求醫。他的家人透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網的新聞報導中得知這種頭盔。

來自北肯塔基的芬奈爾太太說:「老實說,我可以這麼告訴你,十天內惡化狀況就停止了,接著我們發現狀況出現改善。我們跟他說話的時候,他回應的速度也更快。」

三週後,育有兩名子女的芬奈爾病況仍持續改善。

芬奈爾二十二歲的女兒瑪姬說:「我們上餐廳的時候,通常要為他點菜,但現在他可以自己來。而且現在我們也可以讓他自己去銀行與郵局,但三週前他還辦不到。」

芬奈爾原先幾乎無法連著說兩個字以上,但自從他使用過紅外線頭盔後,變成可以與他人對話。

道格醫師的發明能否幫助其他病患,目前還言之過早。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的症狀,每天都可能出現變化,也常常復發。而且這項治療方法也不是對所有病患都有利。

道格醫師強調,在他的抗失智症頭盔獲准公開使用前,還需要經過全面臨床控制試驗。預計今年稍晚將針對一百位病患展開試驗。

【2008/07/16 中央社】

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

6/19/2008

新房子氣味會引起各種疾病

其實不只新屋,新車也有同樣的問題。保持通風是首要動作,沒氣味不代表沒問題。

===============
【uho活動企劃組】

談到新房子的味道,很多人都會說,沒關係,這是難免的,只要過一陣子就沒有味道了。所以認為剛裝潢好的房子只要開放通風一陣子就沒事了,但其實不然。國外的研究已經證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大約需要3∼12年才能使揮發量降到安全的範圍,試問你可以等上好幾年才搬進去住嗎?

為什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此可怕呢?其實,可怕的並不是那股味道,而是警示氣味的背後,藏著可怕的殺傷力。事實上,不論是甲醛、甲苯等都是會造成癌症的可怕殺手,然而現代不論是合板的桌子、椅子、窗簾、地毯裡,都含有高濃度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所以如果不慎選,這些可怕的氣體隨時會侵入身體,造成視聽覺不適、神經系統受損、神經質、憂鬱症、記憶混淆、迷亂、握力變弱、肺中毒、腎功能受損等,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癌症病變。

要如何知道家中是否有過高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呢?其實最簡單易辨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鼻子聞聞看。如果房子聞起來有新房子的味道,那麼不用懷疑,鐵定有過高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沒味道不表示沒問題

去 看過預售屋現場的人,一定對樣品屋印象深刻。當代銷人員引你進入樣品屋時,你一定會聞到「味道」,因為樣品屋通常在銷售期後就會拆掉,所以材質當然不會太 好,想當然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自然會很高,但這也是目前無法避免的一個現況。不過自家居住時,一定要能避就避。可是要謹記一點,因為人的感覺靈敏 度有限,沒味道並不等於沒問題,如國胸腔醫學會建議空氣中甲醛濃度不能超過0.1ppm,但其實在0.8 ppm以下就很難聞到了。

新房子我們或許可以用鼻子來聞,那老房子怎麼辦?除了添購新家具有可能聞到一些味道外,我們又該如何檢測呢?由於檢測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需要有特別的儀器,因此若想確切知道家中是否有過高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最好的方式還是委託專業機構進行房屋健檢。

我要特別提醒讀者,由於白天幾乎沒人在家,所以往往門窗會緊閉,這時候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就會大幅提升,等到傍晚時全家都回來了,這些濃濃的有害氣體,剛好陪著大家共進晚餐⋯⋯,想起來還挺恐怖的!

 江醫師特效藥 1   選用綠建材標章材料及產品

想要避免家中有過多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最好的原則當然是「預防勝於治療」,最好在裝潢及選購家具前,就要求裝潢業者或是家具製造者使用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材料。

很多人在裝潢房子的時候,總喜歡就價格和業者討價還價,想著怎樣才能比較省錢,卻沒想過業者為了賺錢,會不會提供符合健康安全的材料呢?健康是無價的財富,因此在殺價之餘,裝潢前一定要指定使用符合各國綠建材標章的材料,因為一旦不向室內設計師或裝潢業者要求的話,那麼,大部分所採用的材料,大都會含超過建議上限值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我個人認為,裝潢材料的品質可以視使用地點的不同,而略有寬嚴不一的標準,像是孩子的房間、臥房等建議採取比較嚴格的標準,至於客廳由於使用的時間有限,因此可以略微降低標準,但原則上最低的標準不應低於綠建材的健康標準。

 江醫師特效藥 2   提高室內通風效率

當 家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過高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通風。我們每個人每分鐘就需要10公升的新鮮空氣,然而由於長年使用冷氣(現在流行的分離式冷氣絕 大部分沒有辦法交換新鮮空氣),加上國人普遍錯誤的認為室外空氣比較髒,因此室內新鮮空氣的交換量便明顯不足。相較之下,日本在這方面的要求就比我們高出 許多。日本的房子在設計的時候,一定會要求裝上通風設備,然而我們卻沒有這樣的作法,端賴屋主的想法而定。

事實上,如果室內空氣交換量不夠 的話,除了會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還有接下來會提到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濃度也會相對提高,而這些氣體在密閉空間內更會產生毒物累積的效果。所以想要減 少有毒氣體的傷害,良好的通風是絕對必要的。以我自己的辦公室為例,當初在裝潢時,已經盡量不要採用含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物料,同時為了維持室內的空氣 品質,採取了熱交換機的設備,除了引進新鮮空氣、排出有毒氣體外,還能將室外有毒氣體過濾,讓辦公室裡的人都可以呼吸到比較新鮮的空氣,而且可以降低7% 的冷暖氣電費。儘管如此,如果我們下班後,沒有打開熱交換機讓室內外空氣交換,同時又緊閉門窗的話,那麼隔天辦公室內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仍會提高,所 以維持良好的通風設備是絕對必要的。熱交換機必須在裝潢時一併考量安裝,因為需要和其他電路同時規劃安排,而且也有室內隔間空氣流通上的考量,建議在可行 預算內加裝熱交換機,不過加裝抽風機會是一個比較容易執行的選擇,在此也提供給讀者參考。

(本文作者:江守山 醫師)
(本文擷取自『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一書,由新自然主義發行。)

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

標籤:

中醫耳針可治蕁麻疹、過敏性鼻炎

中醫耳針療法的妙用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08-06-19 10:06   
   

耳針療法是用針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朵上的穴道,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中醫診斷是從整體著眼,將人體內臟器官和體表各組織之間的關係,看作是不可分割的。

天主教耕莘新店總醫院中醫部廖敏宏醫師指出,從上述的想法出發,再配合臨床上的觀察,發現人體各個臟器和身體各部位,在耳朵上都可找到相對應的代表區,即"耳穴"。

這些耳穴按照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分佈在耳朵上,好比一個在子宮內倒置的胎兒,頭在下、腳在上。當人體某一部分發生病變時,在相應的耳穴往往會出現壓痛、電阻降低或伴有形態與色澤的改變。在這些耳穴加以一定的刺激,就可以治療相應的軀體或內臟的疾病。

廖敏宏醫師表示,耳針療法的特點為操作簡便、適應症廣、副作用少與經濟有效等。其適應症包括各種疼痛性病症(如頭痛、三叉神經痛、扭挫傷等)、各種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風濕性關節炎、扁桃體炎等)、功能紊亂性病症(如胃腸神經官能症、多汗、月經不調等)、過敏(如蕁麻疹、哮喘、過敏性鼻炎等) 、其他如高血壓、肥胖等。

至於刺激耳穴的方法,廖醫師提供兩項較常見方法:

1、〔毫針法〕即用一般針灸針針刺耳穴。先探測耳穴敏感點,經過消毒,然後快速垂直刺入耳穴,以刺入軟骨為度。留針15~60分鐘,一般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針時間可延長。起針時以消毒乾棉球壓住針眼,以免出血,再以碘酒消毒,以防感染。

2、〔埋針法〕即將皮內針埋於耳穴內。皮內針有顆粒式和撳釘式兩種。操作方法為醫師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鑷子夾住消毒的皮內針針柄,輕輕刺入所選定的穴位皮內,之後再用膠布固定即可,留針3~7天,10次為一個療程。患者可每日自行按壓針刺穴位,以增加刺激、增強療效。埋針期間注意勿讓耳朵接觸到水,以防感染。

至於有嚴重心臟病者不宜採用,更不宜強刺激;嚴重器質性疾病及伴有嚴重貧血者也不宜採用;外耳有濕疹、潰瘍、凍瘡破潰…等不宜採用以及妊娠婦女、有習慣性流產史者最好要謹慎使用。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607
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

標籤:

早餐吃得多 減重不易胖

早餐吃得多 減重不易胖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08-06-19 06:00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國際內分泌學會十七日在舊金山召開年會,會議發表的論文當中,有兩項與減肥有關的研究特別引人注目:首先是早餐越豐盛的人,減重會更容易且不易復胖;另一項研究則指出,運用特殊調配的調味料,可讓人更快覺得吃飽,自然減少進食量。

午餐前不會想吃醣類食物

委內瑞拉「卡拉卡斯臨床醫院」的研究針對一百位過重年輕女性進行八個月試驗,其中一半的人被要求在早餐時要吃下等於每日熱量攝取量一半的食物,也就是約六百二十卡;另一半的人則三餐平均分配熱量。

研究最後發現,雖然三餐平均分配的人,在四個月時平均比多吃早餐者還瘦約二.七公斤,但完成八個月的實驗後,三餐平均分配者平均會增加八.一公斤,而早餐多吃者會比四個月前再平均瘦個七.四二公斤。

  • 平均而言,早餐多吃者在八個月後減少二十一%的體重,其他女性則只減了四.五%。
  • 研究人員認為,多吃早餐能讓身體慢慢消化食物,也不會在午餐跟晚餐時多存脂肪以防第二天早上肚子餓。
  • 另外,分到早餐多吃組的成員表示,她們比較不會肚子餓,特別是午餐之前,對於醣類食物的渴望也低很多,整體進食量反而獲得控制。

特製增味劑 提早感到吃飽

另一份由芝加哥「嗅味覺治療及研究基金會」所進行的研究則是利用特製的「增味劑」,讓參加者感覺鹹食更香辣、甜食更甜。不過這些增味劑是由天然材料製成,本身不含卡路里或是鹽分及糖分。

研究負責人賀煦表示,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味覺、嗅覺與飽足感有關,因此透過添加增味劑,能讓受試者更早感到「吃飽了」,進食量自然就會減少。同時,越有味道的東西,剛吃第一口可能還會覺得好香好甜,但越吃就會越覺得沒那麼好吃,自然而然就不會一直吃下去。

一千四百三十六位受試者經過六個月的試驗後,比開始時的平均體重九十三.六公斤,要減少了十三.五公斤,減肥約十五%。而沒有使用增味劑的對照組,最後只少了○.九公斤。
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

標籤:

6/17/2008

夏日保健 活力充電

黃筱晴  2008-06-16    

炎炎夏日,你是否常常汗流浹背、口乾舌燥,出門一會兒就覺得體力不濟呢?電池電力用盡了可以再充電,身體健康可不能等到力氣用盡了才補充!有什麼食物或營養補充品可以幫助我們做好夏日身體保健,同時也可在因為酷暑而流失體力的時候,迅速補充能量呢?讓我們看看營養專家怎麼說。


Q:台灣夏日天氣濕熱,有時候真的熱到讓人覺得全身不對勁,一般人往往容易感到疲勞或食慾不振,這時候有什麼對策可以因應呢?

A:夏天會感覺到容易疲勞或食慾不振的主要因素是,外在天氣炎熱使得人體內部的熱氣無法排除,濕氣也會導致脾胃功能較不活絡,進而產生消化不良或沒有食慾的感受,而夏天身體水分的流失也比較迅速,體內電解質的流失也會讓人感到體力不濟。這時候藥師建議我們可馬上先補充電解質,市售的運動飲料都含有大量的電解質,而現在市面上也有販售電解質錠劑或粉狀包裝,亦方便隨身攜帶沖泡補充能量,口味眾多的維他命發泡錠在夏日也因此特別受到歡迎。另外養成每日飲水至少2000cc的習慣,也是保持夏日身體水分平衡的重點。

另外針對食慾不振的部分,夏日選擇食材上可以選擇較為涼性的食材,並以涼拌、清蒸、水煮等較為簡單的方式烹調,補充營養又不會太油膩。瓜果類如西瓜、哈密瓜也具有降火氣、利尿、降濕氣的功能。蓮子、山藥、薏仁不僅有利尿的功效,更進一步具備強化脾胃、提升食慾的功能。或是選擇香料類如咖哩、肉桂等調味料,也可立即促進食慾,讓胃口大開。

天然食材最健康

攝影/易志強

1.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一般被認為是補充體力、恢復元氣的營養素第一首選,它們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重要元素,也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的健康、刺激生長、維持肌肉的最佳狀態。

2.維生素C︰90 %的維生素C攝取量來自菜蔬與水果,是絕佳的抗氧化劑,更可保護並協助釋放維生素E,以及提升鐵的吸收。柑橘類水果和果汁、漿果類、番茄、奇異果、檸檬、馬鈴薯、青椒和紅椒、花椰菜、綠色葉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3.維生素E︰保護你的細胞不受自由基的傷害,同時可以保護其他維生素的流失,並防止血液結塊。我們可以從堅果、全麥和綠色葉菜中取得維生素E。

4.硒︰硒之生化功能包括藉助多種硒蛋白質完成對抗氧化壓力、調控甲狀腺素活動。維生素C、E及硒三者合併攝取就是堅強的抗氧化元素組合。

活力營養師︰康是美藥妝店藥師 林家弘

康是美藥妝店藥師6年,專長︰藥學、醫學美容保養、敷面製品、面膜、保健食品。典型的超完美主義,在美容保養上結合藥妝專業背景,秉持「神農嚐百草」的精神,親身體驗過上千種美妝保養品。

Q:炎炎夏日時光,在睡眠作息、飲食習慣上,有沒有特別要注意的部分?

A:燥熱體質的人,在夏季常常會感到口乾舌燥,或是長期熬夜的人也會變成燥熱體質,這時候同樣是以選擇涼性食物為優先,瓜果類、蘆薈不僅清涼更富含纖維質,幫助消化整腸健胃但也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這樣也會造成身體「寒變」,反而到了冬天變成手腳冰冷那就不好了。而龍眼、荔枝以及東南亞產的熱性水果燥熱體質的人就應該要盡量避免,不適合吃太多。

在夏日生活作息上,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不要熬夜造成燥熱體質,早上則最好能在5、6點陽光已經很亮、空氣也很清新的時候開始起床活動。藥師建議我們夏天的中午最好能夠午睡至少半小時,如果能有1~2個小時的午睡時間那更好,因為過熱過曬的中午時光對體力也是一大消耗,小睡一下對體力的恢復及提升在這時候就有很大的幫助了。

夏天也是容易感冒風寒的季節,應該要注意將空調維持在26度的最適溫度,晚上洗好澡也要將頭髮吹乾,頭上的水氣被風吹之後易對頭皮造成刺激,產生偏頭痛的後遺症。

活力從哪來?

人蔘:人蔘中最重要的成份就是皂角甘,可中和腸道中的一些致癌酵素及間接降低膽固醇的含量,運用在營養補給上可強化體質讓人擁有紅潤健康的好臉色。

鐵質:鐵質是健康的血液中必要的礦物質,亦能為人體提供重要的營養,是女性應特別重視的營養素。它能幫助提振活力、補充元氣,拋開夏日的慵懶無力。若鐵質攝取不足,則有可能患上缺鐵性貧血,產生易疲倦、面色蒼白的症狀。

葡萄子:葡萄子含有大量的前花色素,此物質為天然的強力抗氧化物。主要用途 有作為抗氧化物補充劑、紓緩循環系統問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功能。營養產品中含葡萄子成分能抗氧化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讓青春光采倍增。

Q:天然食材、碇狀、液狀,不同種類的營養品在補充時是否分別有要注意的重點?

A:天然食材雖然是最容易取得的,但是很容易在烹煮的過程中讓營養素流失,尤其是纖維素與維生素C最容易被高溫破壞,所以在夏日使用涼拌、清蒸、水煮等輕食作法,既清涼消暑又能夠補充營養。錠狀產品在食用時建議一定要搭配開水吞服,不要直接乾吞或咬碎,因為若這些營養補充品沾黏在食道,可能會因為較高濃度或劑量的刺激而灼傷食道。液狀產品就較為直接簡單,只要選擇適合的產品補充服用即可。

藥師在此建議我們以天然食材為基礎,盡量均衡飲食,若真的有覺得不足之處再另外以營養品補充。

營養補充小禁忌

* 礦物質與蔬果不要同時食用:纖維素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

* 鐵質和牛奶、鈣質八字不合:鈣質同樣會影響鐵質的吸收。

* 維生素B群不能跟含有咖啡因及酒精的飲料併服:咖啡因會破壞B群的吸收程度,酒精則會阻斷腸胃吸收維生素B群。
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

5/30/2008

五成九豆乾 驗出雙氧水

五成九豆乾 驗出雙氧水中時電子報╱朱武智/台北報導 2008-05-30 03:36

包粽子添加餡料中的豆製品,五成九檢出過氧化氫(雙氧水)。消基會抽檢發現,傳統市場販售的豆丁、豆干與小豆干,若撥開內部的顏色太白,就可能含有或殘留過氧化氫;攝取過量會引起頭痛、噁心、嘔吐與腹瀉,長期食用,還可能導致腸胃潰瘍與致癌。

消基會分別在台北縣市、桃園縣等傳統市場選購廿二件豆製品。分項檢驗結果發現,五件豆丁樣品,二件檢出了過氧化氫,比例占四成;十件小豆干中有六件檢出,占六成;七件豆干則有五件檢出,比例占七成一。總計十三件檢出過氧化氫,平均檢出比例為五成九。

消基會表示,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前述豆製品檢出過氧化氫的販售者、產製業者,其產品都必須下架禁售,並可處以三萬元到十五萬元罰款,與撤銷工廠登記許可證。若因之導致消費者受到危害,還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十八萬元到九十萬元罰款。消基會指出,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 )俗稱「雙氧水」,因其具有殺菌、漂白作用而列為殺菌劑,所以,《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過氧化氫不得殘留在食品中。

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說,為避免買到殘留過氧化氫的豆製品,民眾在選購時可掐開豆干內部,看看裡頭的顏色是否過白,若白得不自然,就應懷疑殘留過氧化氫;豆製品買回家放在室溫,過了二、三天還未變質變壞,民眾也應提高警覺。他還說,過氧化氫必須在攝氏一五二度以上的高溫下烹飪,才可能漸漸消失。

餐飲店家聲稱「只要把豆干、豆丁煮熟,就無殺菌劑殘留的問題」,並不正確。
yam天空-新聞-五成九豆乾 驗出雙氧水
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

標籤:

4/12/2008

重金屬廢電池充斥環境

含汞量超高的廢電池,在環境中遲早會回流到人體。飲水機若無法過濾重金屬,就有重金屬中毒的危險,危害腦神經,產生類似老年癡呆症的問題。看來還是得裝能夠過濾重金屬的濾水器才行。

----------------

中國製無汞電池 含汞量超高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無論是鹼錳電池或碳鋅電池,產生電能都不需用到「汞」,但中國生產的「無汞乾電池」含汞量卻超高,令人不解,立委王榮璋在訪問業者與學者後,綜合各家說法,歸納出三種可能性。

我國乾電池含汞標準為五ppm,王榮璋日前回收廢乾電池抽樣交由元智大學環科中心檢驗,發現來自東南亞與中國的所謂「無汞乾電池」,實際含汞量竟超 過標準值十到三十倍;其中東南亞生產者含汞量為標準值七到十倍,而中國生產者含汞量更高達一百二十七到一百三十ppm,為標準值的二十五倍以上。

王榮璋指出,中國生產的鹼性電池,原料多使用葫蘆島鋅粉,該地生產的鋅粉中含高量汞,以致檢驗結果是超出標準幾十倍;其次,電池送驗結果發現,檢出 來的汞主要附著在電池金屬外殼上,據他瞭解,是中國製造的乾電池外殼,防鏽效果與金屬光澤均不佳,因此把汞「處理」在乾電池金屬殼表面,以保外殼美觀。

第三、傳統電池生產中,汞是做為電池的緩蝕劑,以提高電池的放電性能與儲存性能,根據「中國鎳氫電池網」資料,中國所生產的乾電池中,汞含量達一%到五%,一般乾電池則為零點零二五%,估計中國每年在乾電池中添加的汞,竟高達幾十噸之多。

汞俗稱「水銀」,為有毒重金屬,會傷害人體神經系統,例如日本過去的水俁病,會導致患者永久腦傷、甚至死亡;環境中的汞毒,會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極難排出,累積至一定程度就中毒,三克即可致死!王榮璋指出,我國所用乾電池大多由東南亞與中國進口,合計超過總量的七成,且有上升趨勢,推估去年添加在 進口乾電池中的汞,約為六百到七百公斤,高於每年日光燈含汞量的兩百八十公斤。

更糟的是,這些根本沒有必要添加的汞,竟然出現在公然標示「不含汞」的鹼錳電池或碳鋅電池,而我國廢電池回收率僅十七點七五%,可以想見的是,大量汞毒因此遍佈環境中,成為影響人體健康莫大的隱憂。


含汞電池 明年七月起禁賣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灣廢乾電池全面回收已滿六年,但直到去年回收率仍僅百分之十七點七五,對環境危害重 大,遭各界批評。環保署表示,明年七月起將全面限制含汞電池的製造、輸入,但立法委員強烈要求環保署提前到今年實施,並修正當前回收政策,由電池業者負起 回收責任。

環保署代理署長蔡丁貴昨日上午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我國廢電池回收處理相關政策」報告,對於立委提出多項要求,表示願意提前乾電池回收新制實施期程,至於改由製造、輸入、販賣業者負起回收責任,蔡丁貴表示,環保署將會研究可行方案,再向立院提出報告。

立委盧天麟強調,環保署應該引用廢棄物清理法第十五條,要求由製造、輸入、販賣業者負起回收之責,否則就給予重罰,如此才能徹底解決乾電池回收率偏低的問題。

立委田秋堇表示,美國已將含汞廢棄物,視為「毒性廢棄物」或「有害廢棄物」來謹慎處理,台灣卻非如此,早就該比照國外辦理。立委王榮璋則批評,日 本、歐、美對於含汞電池早就有嚴格規範,甚至連中國都在二○○一年起公告禁賣高汞電池,台灣遲至今年才討論對電池含汞量設限,明年七月才實施,就環保進度 而言,顯然是十分落後的國家。

環保署目前已研擬「限制乾電池製造、輸入及販賣」公告草案,針對含汞量超過五ppm之乾電池,將予以限制製造、輸入及販賣,預計明年七月正式實施。


Blogged with the Flock Browser

2/21/2008

新生兒營養好 長大智商較高

新生兒營養好 長大智商較高
【中央社╱台北二十日電】
   
2008.02.21 03:26 am
 

媒體報導,研究顯示,嬰兒剛誕生幾週內攝取的營養,可能會對大腦發育產生深遠的影響。英國研究人員發現,早產兒剛誕生數週如果持續食用營養成分強化的配方奶粉,智商測驗表現會比其他早產兒好。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學者的研究顯示,攝取充足營養的好處將持續至十多歲青少年時期;這項研究刊登在「小兒科研究」期刊。

研究也發現嬰兒食用這種強化營養成分的奶粉,腦部特定區域發展較佳。

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與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學院的研究團隊指出,營養與行為有關,但他們的研究發現首度呈現出早期餵食如何改變大腦結構。

研究主持人艾薩克斯博士說:「早產兒有很特殊的發育問題,而這是不是正好與早產兒有關,目前並不清楚。」

研究人員讓嬰兒食用兩種奶粉,一種是標準配方,另一種則添加額外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鋅、銅與其他微量營養素。

其他嬰兒則食用非出自親生母親的「庫存」母乳,另外研究人員也讓部分嬰兒食用混合庫存母乳與配方奶粉的乳品。

不論怎麼進行比較,食用營養強化配方奶粉的孩子表現較佳。

年齡七、八歲的男孩差異最明顯,食用一般配方奶粉的男孩,平均語言智商比食用營養強化配方奶粉的孩子低了十二點二分。

研究人員在這些嬰兒長到十六歲時進行最近期的分析,發現男孩到了十六歲時智商差距縮小為七分,反倒是小時後飲用標準配方奶粉的女孩到了十六歲時,與食用營養強化奶粉的同年齡女孩智商落差更大,低了九分。

但研究人員除了進行智商測驗,也掃描這些孩子的大腦,希望解釋這種差異。

他們發現,兩群孩子大腦尾核區體積差異很大;大腦中的尾核區與記憶學習有關。

他們猜測,這可能造成了我們所觀察到的差異,特別鑒於兩群孩子在大腦中的其他關鍵部位並無顯著變化。

【2008/02/21 中央社】

Blogged with Flock

標籤:

1/15/2008

水果致敏 與乳膠蛋白、花粉有關

水果致敏 與乳膠蛋白、花粉有關

更新日期:2008/01/15 10:18 【黃庭郁/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兒童腸胃科主任吳子聰說,台灣最常見的致敏食物是海鮮,但水果過敏也不少見;芒果、木瓜、蕃茄都有人會過敏。目前已知致敏水果除了可能與果實本身所含蛋白質、乳膠蛋白有關,水果上沾染的花粉也是過敏的原因之一。

 吳子聰說,奇異果過敏在各年齡層都常見,是致敏水果中榜上有名的一種。他指出,水果讓人過敏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包括果實本身分泌的蛋白質及果實外沾染的花粉。

 他指出,以奇異果為例,目前已知奇異果中有三種蛋白質抗原可能引發過敏反應;木瓜這類「樹幹切開會流出白色乳汁」的果樹的水果,則可能引起類似乳膠過敏般的過敏反應。

 吳子聰說,這些果樹會有白色乳汁,是植物為自我保護而分泌出具防禦性蛋白質的物質,這些蛋白質就會產生過敏反應。

 其他常見可能引發過敏的水果還包括芒果、木瓜等,國外常見對柑橘過敏,國人可能因常吃而較少發生。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說,國外研究對於水果過敏有一些歸納,可大致分為「花粉過敏型」與「乳膠過敏型」。對花粉過敏的人容易對蘋果、西洋梨、櫻桃、水蜜桃、奇異果、芒果、橘子、香瓜、香蕉等過敏。如果是對乳膠過敏的人,則容易對香蕉、木瓜、蕃茄、奇異果等過敏。

 醫師提醒本身有食物過敏史的民眾,除了注意常見的海鮮、堅果類致敏食物,挑選水果也要稍微留意,如果吃了某種水果口中感到刺激或發癢,就要注意。

Blogged with Flock